南京公司全面打造高素养产业工人队伍
2025年08月20日
字数:951
浏览量:
南京消息 近年来,南京公司高度重视高素养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协调联动,形成共建合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人才支撑。
技能竞赛淬炼成长。以在建重点工程为抓手,举办“精鹰杯”职业技能竞赛、钢筋焊接技能比武大赛、测量技术比武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积极开展赛后复盘,组织属地区域在建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长、技术管理人员及产业工人到场观摩、参与复盘,进一步加强各层级人员交流学习,为促进公司工艺、工法、工装标准化提升打开新思路,掀起了公司产业工人岗位“练兵热潮”。同时积极参加中国中铁、各类地方单位举办的技能竞赛,有效激发员工学习技能、钻研业务的热情,涌现出了中国中铁“劳动模范”、陕西产业工匠人才、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段文军、张厚等一批能工巧匠。
劳模工匠创新出彩。以中国中铁劳动模范田鸿飞、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钟丹、中铁七局“劳动模范”郑树寅等为榜样,积极开展“劳模工匠出彩行动”,组织劳模先进到车间、进班组、上桥头,扩大产业工人先进典型影响力。坚持将骨干层、项目一线的优秀产业工人纳入公司各类评先评优表彰范围,并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推出“榜样的力量”事迹展播专栏,使产业工人荣誉感更加深厚,工作更加充满干劲。同时,积极搭建产业工人创新工作平台,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一线技术工人开展技术改造、发明创造,公司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功申报专利30余项,不仅为项目创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对助力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快构建地区交通网有着重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
以学促干赋能产改。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河海大学等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培养”模式,在师资、课程、教材、培养所需人才、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真正实现供需点对点、毕业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用工无缝衔接。同时,深化技能培训,提升产业工人专业素养,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在通甬高铁项目开展新时代铁路建设产业工人安全技能培训示范班,紧密围绕通甬高铁项目实际需求,采用“理论面授+实际操作+现场解惑+技艺分享”四结合的方式开展现场指导,有效确保了培训质量和培训实效,切实提升了产业工人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为项目安全、优质、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南京公司 李浩浩)
技能竞赛淬炼成长。以在建重点工程为抓手,举办“精鹰杯”职业技能竞赛、钢筋焊接技能比武大赛、测量技术比武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积极开展赛后复盘,组织属地区域在建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长、技术管理人员及产业工人到场观摩、参与复盘,进一步加强各层级人员交流学习,为促进公司工艺、工法、工装标准化提升打开新思路,掀起了公司产业工人岗位“练兵热潮”。同时积极参加中国中铁、各类地方单位举办的技能竞赛,有效激发员工学习技能、钻研业务的热情,涌现出了中国中铁“劳动模范”、陕西产业工匠人才、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段文军、张厚等一批能工巧匠。
劳模工匠创新出彩。以中国中铁劳动模范田鸿飞、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钟丹、中铁七局“劳动模范”郑树寅等为榜样,积极开展“劳模工匠出彩行动”,组织劳模先进到车间、进班组、上桥头,扩大产业工人先进典型影响力。坚持将骨干层、项目一线的优秀产业工人纳入公司各类评先评优表彰范围,并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推出“榜样的力量”事迹展播专栏,使产业工人荣誉感更加深厚,工作更加充满干劲。同时,积极搭建产业工人创新工作平台,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一线技术工人开展技术改造、发明创造,公司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功申报专利30余项,不仅为项目创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对助力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快构建地区交通网有着重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
以学促干赋能产改。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河海大学等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培养”模式,在师资、课程、教材、培养所需人才、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真正实现供需点对点、毕业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用工无缝衔接。同时,深化技能培训,提升产业工人专业素养,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在通甬高铁项目开展新时代铁路建设产业工人安全技能培训示范班,紧密围绕通甬高铁项目实际需求,采用“理论面授+实际操作+现场解惑+技艺分享”四结合的方式开展现场指导,有效确保了培训质量和培训实效,切实提升了产业工人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为项目安全、优质、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南京公司 李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