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质量品牌”为核心价值导向
中铁七局践行新时代中国中铁企业核心价值观
2025年06月20日
字数:1793
浏览量: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铁装备时提出的“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为中国中铁指明了高质量发展方向。2025年5月10日,中国中铁发布新时代企业核心价值观——“创造 质量 品牌”。
近年来,中铁七局始终以“创造 质量 品牌”为核心价值导向,将“三个转变”深度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在科技创新、质量管控、品牌塑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以“创造”为引擎,锻造核心竞争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1个国家研发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重难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多年来,中铁七局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四电”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确立了领先优势,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尤其在高速铁路预制箱梁、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建造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突破。依托重黔铁路项目研发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建造装备”,实现轨枕间距精度1mm控制,作业效率提升67%,获评国际领先水平;广湛铁路“高速铁路钢筋骨架智能建造技术”入选工信部2023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近三年,中铁七局累计推广实用技术成果30项,通过双优化创效99300万元,其中设计优化创效76014万元,方案优化创效23286万元;主持研发的“1000吨新型智能化提运架设备”“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工程质量保障技术及应用”获评国际领先水平,“跨海通道填海段淤泥地层深大基坑施工关键技术”“跨海通道填海段淤泥地层深大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等17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质量”为根基,铸就精品工程。
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了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海南西环铁路、世界第一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世界海拔最高且在冻土上里程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世界最长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全国首例既有线高铁插铺道岔——郑西高铁荥阳南站、我国第一个纵列式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昆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我国海拔最高的货运站——拉日铁路日喀则货站、国内高铁要点施工第一吊及首座在已通车的高铁线上建成的高铁站——郑州西站等一大批标杆工程。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A级”“公路综合信用评价AA级”“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省长质量奖”。先后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李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121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320项。
在海外,中铁七局通过打造示范性项目,引领了国际标准:埃塞俄比亚118公里道路项目攻克火山岩填料技术难题,成为非洲首条负海拔沙漠公路;赞比亚西尔马大桥创新悬臂浇筑方案,获国家专利。铜钴矿项目二期工程喜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实现了中铁七局主申报鲁班奖“零”突破。这些工程不仅成为所在国的国家名片,更推动了中国技术标准的海外应用。
以“品牌”为旗帜,彰显央企担当。
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打造标杆工程、履行社会责任、深化文化交流,在海外市场树立了“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我们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理念,参建的非洲首条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攻克了东非高原复杂地质条件的技术难题,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坦桑尼亚首座多塔斜拉桥——坦桑蓝大桥,以提前45天竣工的“中国速度”和毫米级的施工精度,赢得坦桑尼亚总统“中坦友谊新象征”的高度评价。
中铁七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20年来,累计为非洲创造就业超10万人次,培养当地技术工人3万余名;面对埃博拉疫情、山体滑坡等突发事件,坚持第一时间驰援,累计参与抢险救援200余次,收到中国驻外使馆、当地政府感谢信46封,真正实现了“走出去”“融进去”“树起来”。
在国内市场,中铁七局通过诚信经营、品质履约、文化赋能,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坚持“以诚立企”,2024年获中诚信3A信用评级、全国典型诚信企业称号,打造的《回响》被评为中国中铁优秀品牌建设故事,《聚焦“四个维度”锻造“高原红”特色基层党建品牌》被评为中国中铁典型案例;开展的66项品牌引领行动,已完成50项,完成率75.76%,通过“工程开放日”“国企体验营”等活动,让社会大众近距离感受“中国建造”的魅力。
一直以来,中铁七局坚持以“创造”定义未来、以“质量”铸就丰碑、以“品牌”彰显担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铁七局将始终牢记嘱托,在创新驱动中锻造“中国创造”的硬核实力,在精益建造中擦亮“中国质量”的金字招牌,在开放合作中传递“中国品牌”的时代强音。(局宣)
近年来,中铁七局始终以“创造 质量 品牌”为核心价值导向,将“三个转变”深度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在科技创新、质量管控、品牌塑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以“创造”为引擎,锻造核心竞争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1个国家研发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重难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多年来,中铁七局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四电”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确立了领先优势,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尤其在高速铁路预制箱梁、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建造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突破。依托重黔铁路项目研发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建造装备”,实现轨枕间距精度1mm控制,作业效率提升67%,获评国际领先水平;广湛铁路“高速铁路钢筋骨架智能建造技术”入选工信部2023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近三年,中铁七局累计推广实用技术成果30项,通过双优化创效99300万元,其中设计优化创效76014万元,方案优化创效23286万元;主持研发的“1000吨新型智能化提运架设备”“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工程质量保障技术及应用”获评国际领先水平,“跨海通道填海段淤泥地层深大基坑施工关键技术”“跨海通道填海段淤泥地层深大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等17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质量”为根基,铸就精品工程。
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了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海南西环铁路、世界第一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世界海拔最高且在冻土上里程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世界最长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全国首例既有线高铁插铺道岔——郑西高铁荥阳南站、我国第一个纵列式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昆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我国海拔最高的货运站——拉日铁路日喀则货站、国内高铁要点施工第一吊及首座在已通车的高铁线上建成的高铁站——郑州西站等一大批标杆工程。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A级”“公路综合信用评价AA级”“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省长质量奖”。先后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李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121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320项。
在海外,中铁七局通过打造示范性项目,引领了国际标准:埃塞俄比亚118公里道路项目攻克火山岩填料技术难题,成为非洲首条负海拔沙漠公路;赞比亚西尔马大桥创新悬臂浇筑方案,获国家专利。铜钴矿项目二期工程喜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实现了中铁七局主申报鲁班奖“零”突破。这些工程不仅成为所在国的国家名片,更推动了中国技术标准的海外应用。
以“品牌”为旗帜,彰显央企担当。
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打造标杆工程、履行社会责任、深化文化交流,在海外市场树立了“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我们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理念,参建的非洲首条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攻克了东非高原复杂地质条件的技术难题,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坦桑尼亚首座多塔斜拉桥——坦桑蓝大桥,以提前45天竣工的“中国速度”和毫米级的施工精度,赢得坦桑尼亚总统“中坦友谊新象征”的高度评价。
中铁七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20年来,累计为非洲创造就业超10万人次,培养当地技术工人3万余名;面对埃博拉疫情、山体滑坡等突发事件,坚持第一时间驰援,累计参与抢险救援200余次,收到中国驻外使馆、当地政府感谢信46封,真正实现了“走出去”“融进去”“树起来”。
在国内市场,中铁七局通过诚信经营、品质履约、文化赋能,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坚持“以诚立企”,2024年获中诚信3A信用评级、全国典型诚信企业称号,打造的《回响》被评为中国中铁优秀品牌建设故事,《聚焦“四个维度”锻造“高原红”特色基层党建品牌》被评为中国中铁典型案例;开展的66项品牌引领行动,已完成50项,完成率75.76%,通过“工程开放日”“国企体验营”等活动,让社会大众近距离感受“中国建造”的魅力。
一直以来,中铁七局坚持以“创造”定义未来、以“质量”铸就丰碑、以“品牌”彰显担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铁七局将始终牢记嘱托,在创新驱动中锻造“中国创造”的硬核实力,在精益建造中擦亮“中国质量”的金字招牌,在开放合作中传递“中国品牌”的时代强音。(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