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伟:用行动诠释劳模真谛
2025年05月20日
字数:2101
浏览量:

从珠江之畔的繁华都市,到南海之滨的壮阔海岸,广湛高铁正以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上勾勒出崭新的交通脉络。在中铁七局广湛铁路十二标项目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钢铁的轰鸣声与机械的运转声交织,热浪裹挟着汗水,每一次机械臂的挥舞,都凝聚着筑路者的坚守与担当。这里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每一道严谨的工序,都是对使命的庄严回应。
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火热浪潮中,无数劳动者以默默奉献诠释信仰,用精湛匠心铸就精品工程。在“劳模工匠出彩活动”的引领下,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们被聚光灯照亮,他们的故事值得被铭记。今天,让我们走进“广东省劳动模范”——广湛铁路项目党支部书记胡跃伟的世界,探寻他如何以党建为引领,以身作则,将理想融入钢轨,把信念筑进大地。
从技术员到掌舵者:角色蜕变中的责任升华
1992年,20岁的胡跃伟踏入洛阳铁路工程公司,成为一名机械工人。厚重的工装、嘈杂的机械声,开启了他挥洒青春的奋斗之旅。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术,晚上抱着图纸啃到深夜,手上的茧子掉了一层又一层。靠着这股“死磕”精神,他从啥都不懂的 “小胡”,一步步成长为大家信赖的“胡工”。
2003年,胡跃伟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首次担任项目现场负责人。在中铁七局洛阳电厂项目,他带队作业、管理现场,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系统的工程管理经验。此后,他又相继担任多个项目的综合部部长,凭借出色的综合能力,成为团队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
随着岗位的变迁,胡跃伟面临着从技术骨干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曾经,他专注于图纸细节,以技术标准衡量工程成败;如今,他需要统筹全局,在施工品质、进度、安全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还要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员工潜力。他感慨道:“当工人只要干好活,当书记却要带好一群人,肩上的责任重多了!”胡跃伟深知,从“干好一件事”到“办好一件事”,不仅是能力的考验,更是责任的升华。
毫米之间见真章:精益求精的匠心坚守
在广湛铁路隧道段施工中,隧道衬砌的标准误差需控制在“毫米”级,这极小的误差范围,却直接决定着工程是“精品”还是“次品”。
为确保隧道内壁平整光洁,胡跃伟带领项目骨干扎根施工现场,在台车旁反复观察模板支设、浇筑工艺,详细记录温度湿度等数据。经过多轮优化调整,衬砌浇筑质量稳定率得到大幅提升。
“咱浇的不是混凝土,是良心!”他总跟工友念叨这句话。靠着这股较真劲儿,衬砌质量稳得像“开了挂”。凭借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胡跃伟带领团队创造了一系列亮眼成绩:3个月完成广湛铁路机场段首座拌和站建设及首根桩基浇筑;20天完成 580 亩取土场手续办理,为广湛高铁按时通车上了“双保险”。
从业以来,他先后参与陇海铁路提速改造、海南环岛高铁等 20 余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海南环岛高铁项目荣获 “第十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他立足岗位深耕技术研发,参与多项重大技术创新,为企业节约成本约 600 余万元,生产效率提升达 20%,还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多项技术成果荣获中铁七局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河南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把项目部变成 “家”:以人为本的温情管理
“视员工为亲人”,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胡跃伟始终践行的管理理念。在员工眼中,这位党支部书记更像是一位贴心的老大哥。每当夜班施工,他总会提前安排热汤热饭,几碗粥、一盘炒面,传递着项目部的温暖与关怀。
为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成长,他积极推行“新人导师制”,为每位青年员工配备经验丰富的“项目导师”,不仅传授技术知识,更注重培养职业素养。“铁轨是冷的,人必须是热的。”胡跃伟坚信,通过“硬培养+软关怀”,定能打造出一支既能打硬仗,又充满温情的团队。
2020年入职的小朱,在处理钢筋节点优化方案时遇到难题,胡跃伟组织技术团队采用“现场实测+规范对照+数据推演”的立体化指导方式,助其攻克难关。小朱不仅在中铁七局技能竞赛中摘得桂冠,更在短短两年内成长为项目技术负责人。
这样的成长故事,激励着每一位青年员工奋勇向前。
让党旗更红:党建引领下的使命担当
2024年9月,台风“摩羯”袭击肇庆市,蛟塘镇南三桥附近宋隆河水位暴涨,远超同年4月份加固修补过的河堤防线,周边农田、道路和村落面临严重威胁。
危急时刻,胡跃伟带领项目部人员携带救援装备物资奔赴前线。面对狭窄堤道导致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冲进泥水中勘察险情,随即调整策略,组织人员装填沙袋填堵河堤低洼处。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宋隆河水终于得到有效控制,抢险任务圆满完成,获得地方政府表彰。
胡跃伟始终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堡垒筑在工地上”。在广湛项目机场一号隧道建设中,面对占总量81.2%的499万方关键土方任务,党支部创新采用“支委包片+党员包段”模式,压实责任。52名党员职工带头“三班倒”接力奋战,创造单日填筑12万方的施工纪录,提前17天完成节点目标,为高铁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这位扎根工地33年的老党员,用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真谛。在他看来,真正的劳模,不是将奖章挂在胸前,而是把奉献理念刻在骨子里。“我只是赶上了好时候。而现在,是你们的时代了。”胡跃伟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后辈的期许,而他的奋斗故事,也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更多建设者前行的道路。
(广州公司 马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