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务公司“五给工作法”赋能专业技术人才成长
2025年01月20日
字数:1678
浏览量:
郑州消息 近年来,中铁七局电务公司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练好基本功”思路,探索给政策、给培养、给通道、给任务、给待遇“五给工作法”,赋能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助力企业新形势下改革发展。
给政策。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列为重点培优培强的人才队伍之一,围绕施工组织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统筹实施一揽子培育举措。制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公司“N电+海外+新基建”特色,分阶段分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举措,有力有序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量质双升”。坚持上下贯通和分层分类相结合,先后出台工程技术专家管理办法、导师带徒实施办法、职业资格管理办法、分公司及项目部负责人管理办法等10余项专业技术人才配套制度,构筑起了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体制度矩阵。
给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度,强化业务系统“垂直”培养,由公司工程技术专家或本部部门负责人担任第一导师,所在单位班子成员或业务骨干担任第二导师,逐人制定针对性跟踪培养计划,上下联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源头提升。分专业开发10门培训课程,内部遴选13名金牌讲师,萃取内部知识资源,精准开展定制化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模块化”认证,强化应知应会知识技能培训,累计247名技术人员通过认证。坚持把项目一线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练兵场、主战场,综合分析项目和员工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项目一线淬炼真本领。统筹实施上挂下派、轮岗历练,近3年,遴选44名项目人员到公司本部任职、20名本部人员到重难点项目任职、3名项目“铁三角”到兄弟单位挂职、12名人员到中铁七局挂职或助勤,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同岗位历练提升。
给通道。树立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始终对技术出身的干部“高看一眼”,畅通职务晋升路径,科学搭建关键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明确任职资格,让工程技术人员成长有目标、有规划、有保障。近3年公司提拔的55名中层干部中,具备技术管理履历的干部占比87.3%。分级设置专家、一线技术骨干、一线技能骨干发展通道,对上衔接集团公司梯队建设,对下贯通项目一线人才培养,拓宽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目前,公司共有集团公司专家3名、公司专家23名、一线技术技能骨干298名。分类别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及时盘点分析,对于担任项目生产技术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或在本专业岗位工作满足一定年限的,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转岗至综合类管理岗位,让技术基础好、综合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有机会到更多岗位历练。
给压力。每个项目部每月开展不少于4次技术人员授课活动、每季度撰写不少于1篇技术管理总结,加力营造重技术、学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氛围。2024年,开展“技术上讲台”680次、组织专题技术研讨交流520次、形成技术总结77份。打造了1个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有效发挥先进典型在技术攻关方面的引领作用和科技创新平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孵化作用,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动力。聚焦新技术、新工法的开发应用,结合重难点项目推进,制定科研开发计划,逐项明确课题级别、牵头责任人、负责单位、完成时限和研发经费,同时拿出部分课题“揭榜挂帅”,鼓励技术人员组队认领,汇聚创新合力。以2024年为例,公司发布拟开发科研课题6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12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6项。
给待遇。针对长期从事施工一线副总工、工程部长、主管工程师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作年限增加稳岗绩效,引导技术人员坚定走好专业成才之路。目前,共有30人获得稳岗绩效补贴,技术人员主动转岗率由5%降为了1%。在严格落实技术专家津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公司层级资深专家、高级专家和专家履职待遇分别比对公司正职、副职和本部部门正职标准,对于年度考核为优秀的,额外发放一次性奖励,充分彰显专家人才的地位价值。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积极考证,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按月发放补贴。对于生产或技术管理关键岗位人员未取证的,扣减一定比例薪酬,若在限定期限内仍未取证则调整岗位,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提升。(电务公司 张天宇 赵志强)
给政策。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列为重点培优培强的人才队伍之一,围绕施工组织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统筹实施一揽子培育举措。制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公司“N电+海外+新基建”特色,分阶段分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举措,有力有序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量质双升”。坚持上下贯通和分层分类相结合,先后出台工程技术专家管理办法、导师带徒实施办法、职业资格管理办法、分公司及项目部负责人管理办法等10余项专业技术人才配套制度,构筑起了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体制度矩阵。
给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度,强化业务系统“垂直”培养,由公司工程技术专家或本部部门负责人担任第一导师,所在单位班子成员或业务骨干担任第二导师,逐人制定针对性跟踪培养计划,上下联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源头提升。分专业开发10门培训课程,内部遴选13名金牌讲师,萃取内部知识资源,精准开展定制化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模块化”认证,强化应知应会知识技能培训,累计247名技术人员通过认证。坚持把项目一线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练兵场、主战场,综合分析项目和员工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项目一线淬炼真本领。统筹实施上挂下派、轮岗历练,近3年,遴选44名项目人员到公司本部任职、20名本部人员到重难点项目任职、3名项目“铁三角”到兄弟单位挂职、12名人员到中铁七局挂职或助勤,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同岗位历练提升。
给通道。树立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始终对技术出身的干部“高看一眼”,畅通职务晋升路径,科学搭建关键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明确任职资格,让工程技术人员成长有目标、有规划、有保障。近3年公司提拔的55名中层干部中,具备技术管理履历的干部占比87.3%。分级设置专家、一线技术骨干、一线技能骨干发展通道,对上衔接集团公司梯队建设,对下贯通项目一线人才培养,拓宽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目前,公司共有集团公司专家3名、公司专家23名、一线技术技能骨干298名。分类别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及时盘点分析,对于担任项目生产技术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务或在本专业岗位工作满足一定年限的,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转岗至综合类管理岗位,让技术基础好、综合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有机会到更多岗位历练。
给压力。每个项目部每月开展不少于4次技术人员授课活动、每季度撰写不少于1篇技术管理总结,加力营造重技术、学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氛围。2024年,开展“技术上讲台”680次、组织专题技术研讨交流520次、形成技术总结77份。打造了1个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有效发挥先进典型在技术攻关方面的引领作用和科技创新平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孵化作用,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动力。聚焦新技术、新工法的开发应用,结合重难点项目推进,制定科研开发计划,逐项明确课题级别、牵头责任人、负责单位、完成时限和研发经费,同时拿出部分课题“揭榜挂帅”,鼓励技术人员组队认领,汇聚创新合力。以2024年为例,公司发布拟开发科研课题6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12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6项。
给待遇。针对长期从事施工一线副总工、工程部长、主管工程师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作年限增加稳岗绩效,引导技术人员坚定走好专业成才之路。目前,共有30人获得稳岗绩效补贴,技术人员主动转岗率由5%降为了1%。在严格落实技术专家津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公司层级资深专家、高级专家和专家履职待遇分别比对公司正职、副职和本部部门正职标准,对于年度考核为优秀的,额外发放一次性奖励,充分彰显专家人才的地位价值。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积极考证,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按月发放补贴。对于生产或技术管理关键岗位人员未取证的,扣减一定比例薪酬,若在限定期限内仍未取证则调整岗位,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提升。(电务公司 张天宇 赵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