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空间增收益创效益
中铁七局聚力探索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发展路径
2025年01月20日
字数:1332
浏览量:
郑州消息 近年来,中铁七局聚力探索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发展路径,践行大商务管理理念,突出拓空间、增收益、创效益管理主线,努力提升投资项目创效水平。
拓空间,突出源头强策划。多维分析明盈亏,项目跟踪期间,组织专业力量详细调查项目关键成本因素,为项目决策及后续概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成本测算阶段,采用参建公司、投资公司独立核算,集团公司复核测算的交叉检验方式,找准项目“四点”,明确图纸优化和概预算编制目标;优化设计降成本。结合现场勘测,反复研讨论证项目关键点,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积极提出利于我方的优化方案及有力依据,有的放矢拓展创效空间。通过合理调整边坡坡率、增设挡墙等措施,节约用地超千亩,大幅降低征拆费用;对全线T梁、墩柱及盖梁尺寸进行优化统一,充分利用既有模板,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紧盯桥隧比,合理减少桥梁数量、缩短桥长,增加路基长度,推进源头创效;精编概算创收益,优化定额子目,如将部分石方开挖改为静态爆破,桩基施工增加水中钢围堰措施费等,扩大收益空间。保证概算总额不变,进行内部调剂,适度减少土地使用费,合理调增拆迁补偿费,提前化解了拆迁补偿费用不足挤压后续利润空间的风险。
增收益,投资建设一盘棋。快速推进,腾挪创效空间,全力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开展征拆及审批攻坚行动,从估算核准到预算批复用时较同域同类项目提前3月余,相关做法受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书面表扬,并推广至全区交通系统学习;充分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地理空间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与政府数据信息交互,大幅提升了土地评估、征收精准性,降低了后期审计维权风险,确保了征拆费用不超概、有节余;高效施组,促进降本增效。自我加压,多措并举缩短工期,力争早日实现运营,促进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制定专项方案,集中力量攻克长岭岗隧道和青山隧道难点工序,提前半年实现隧道贯通,打通了项目分部间地形阻碍,实现了物料高效调配。此外,深入研究地勘资料,策划自建骨料加工场3处,免去了采购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以质取胜,筑牢稳定防线。施工质量是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的生命线。紧扣“控投资保工期、争先创优保AA”核心工作,制定设计、建设、施工、监理、检测、监测、质量、技术等22项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及办法,压实各方责任。坚持标准化作业,发布了9册标准化建设指南,多管齐下强化执行力建设,确保方案落实落细,质量管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坚持科技赋能,目前已获评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创效益,多点发力促实效。优化合同,锁定前期成果,全面梳理项目合同,在确保建安费用总体可控情况下,将部分预备费以风险包干费形式签入总承包合同,实现预备费创效。同时,将部分三电迁改、征拆等利润较大项目纳入总承包合同范围,提升了总承包合同额,拓宽了利润空间;紧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提前策划,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影响,平稳落地项目融资,贷款利率以5年期LPR下浮97BP,较可研大幅节约融资成本;抢抓窗口,节约征地费用,征拆费是制约项目总投资是否超概的核心成本要素之一。项目及时掌握政策变化,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价格上调前,立即部署协议签订和交易购买,以九折单价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政策优惠期最后一个月内成功锁定了各类指标交易单价,有效地节省了征地费用。(程梦申)
拓空间,突出源头强策划。多维分析明盈亏,项目跟踪期间,组织专业力量详细调查项目关键成本因素,为项目决策及后续概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成本测算阶段,采用参建公司、投资公司独立核算,集团公司复核测算的交叉检验方式,找准项目“四点”,明确图纸优化和概预算编制目标;优化设计降成本。结合现场勘测,反复研讨论证项目关键点,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积极提出利于我方的优化方案及有力依据,有的放矢拓展创效空间。通过合理调整边坡坡率、增设挡墙等措施,节约用地超千亩,大幅降低征拆费用;对全线T梁、墩柱及盖梁尺寸进行优化统一,充分利用既有模板,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紧盯桥隧比,合理减少桥梁数量、缩短桥长,增加路基长度,推进源头创效;精编概算创收益,优化定额子目,如将部分石方开挖改为静态爆破,桩基施工增加水中钢围堰措施费等,扩大收益空间。保证概算总额不变,进行内部调剂,适度减少土地使用费,合理调增拆迁补偿费,提前化解了拆迁补偿费用不足挤压后续利润空间的风险。
增收益,投资建设一盘棋。快速推进,腾挪创效空间,全力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开展征拆及审批攻坚行动,从估算核准到预算批复用时较同域同类项目提前3月余,相关做法受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书面表扬,并推广至全区交通系统学习;充分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地理空间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与政府数据信息交互,大幅提升了土地评估、征收精准性,降低了后期审计维权风险,确保了征拆费用不超概、有节余;高效施组,促进降本增效。自我加压,多措并举缩短工期,力争早日实现运营,促进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制定专项方案,集中力量攻克长岭岗隧道和青山隧道难点工序,提前半年实现隧道贯通,打通了项目分部间地形阻碍,实现了物料高效调配。此外,深入研究地勘资料,策划自建骨料加工场3处,免去了采购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以质取胜,筑牢稳定防线。施工质量是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的生命线。紧扣“控投资保工期、争先创优保AA”核心工作,制定设计、建设、施工、监理、检测、监测、质量、技术等22项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及办法,压实各方责任。坚持标准化作业,发布了9册标准化建设指南,多管齐下强化执行力建设,确保方案落实落细,质量管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坚持科技赋能,目前已获评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创效益,多点发力促实效。优化合同,锁定前期成果,全面梳理项目合同,在确保建安费用总体可控情况下,将部分预备费以风险包干费形式签入总承包合同,实现预备费创效。同时,将部分三电迁改、征拆等利润较大项目纳入总承包合同范围,提升了总承包合同额,拓宽了利润空间;紧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提前策划,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影响,平稳落地项目融资,贷款利率以5年期LPR下浮97BP,较可研大幅节约融资成本;抢抓窗口,节约征地费用,征拆费是制约项目总投资是否超概的核心成本要素之一。项目及时掌握政策变化,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价格上调前,立即部署协议签订和交易购买,以九折单价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政策优惠期最后一个月内成功锁定了各类指标交易单价,有效地节省了征地费用。(程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