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七局深入实施人才培育政策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2024年12月20日
字数:1451
浏览量:
郑州消息 中铁七局以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核心,深入实施“专业化、属地化、国际化”人才培育策略,努力推动海外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坚持专业化,完善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着眼公司当期需求和未来需求,通过外部竞岗引入、纵向交流调配、校园考核招聘等各种途径,选拔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外语水平较高的市场经营、项目管理、财务投资、工程报价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外经人才,充实到国际市场前沿阵地。近两年招收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各类优秀社会人才20余名;针对海外工程标准不宜、地方法规各异等现实情况,尝试咨询顾问、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精准定位候选人画像,多途径选聘、多维度考核,充分发挥招聘面试作用。在招聘中积极运用测评工具,不断提高人岗匹配度,确保招录质量。近两年选聘商务谈判、工程咨询等方面稀缺人才、行业专家10余名;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实施差异化考核,持续深化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将经营业绩与员工薪酬待遇紧密挂钩,将员工绩效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目前境外地区主要负责人的最高与最低收入差距达到2倍以上,形成“高激励高效益、更高激励更高效益”的正向反馈。
坚持属地化,筑牢海外人才队伍根基。面对复杂的海外法律法规、文化、市场薪酬福利等错综复杂的信息,坚持“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坚持人员选在当地、用在当地、发展在当地、扎根在当地,在管理层配置上采用中外结合模式,大力选聘所在国当地的华人华侨、本土乃至第三国工作人员,以解决外派员工与当地环境“水土不服”、无法坚守当地发展等突出问题,加速双方员工融合协同,发挥属地化人才和内派人才双重优势,提高项目国际化管理水平。目前,聘用外籍员工8600余名,国别市场主要管理人员从事海外业务年限均在15年以上;持续抓好先进典型选树工作,讲好海外二十年奋斗故事,弘扬七局海外精神内涵,发挥企业文化感召力,培育一批既忠诚于公司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属地员工。目前,海外项目操作层员工属地化率超95%,超200名外籍员工已成长为管理骨干;打造“安心工程”,持续强化海外员工关爱体系,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建立一线员工关心关爱档案,协调解决境外员工取证难和职称评审难问题。围绕职工“急难愁盼”,用情用心做好服务,每年累计投入各类慰问经费100余万元,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帮助消除海外员工的后顾之忧。
坚持国际化,助推海外人才队伍发展。根据属地员工和内派员工两支队伍的不同背景、不同特点、不同定位,紧紧围绕融入、赋能两个维度,构建跨文化的海外人才特色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属地化人才工作效率和成长速度。针对不同管理层级和文化背景,常态化开展职工“网校”“业校”、管理人员“雏鹰计划”、天津大学国际化人才研修班等有效培训活动,初步形成线上线下结合,内外部导师并重,管理层级兼备的海外特色人才培训体系。同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员工技能等级认定、岗位工资核定有效衔接,强化素质提升与薪酬考核挂钩,探索形成了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晋升激励等各环节相互衔接的互促机制,切实提高了海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委外培训、专家辅导、内部培训等方式,对海外从业人员进行商务礼仪、跨文化沟通与技巧、商务英语、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外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极大提高从业人员国际素养,确保内派员工在公司管治、企业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有力增强企业海外发展软实力。目前,从事国际业务的中方员工100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00余人,长期驻外工作5年以上的有360余人、10年以上的有230余人。
(海外公司 张婷婷
杨延壕)
坚持专业化,完善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着眼公司当期需求和未来需求,通过外部竞岗引入、纵向交流调配、校园考核招聘等各种途径,选拔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外语水平较高的市场经营、项目管理、财务投资、工程报价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外经人才,充实到国际市场前沿阵地。近两年招收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各类优秀社会人才20余名;针对海外工程标准不宜、地方法规各异等现实情况,尝试咨询顾问、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精准定位候选人画像,多途径选聘、多维度考核,充分发挥招聘面试作用。在招聘中积极运用测评工具,不断提高人岗匹配度,确保招录质量。近两年选聘商务谈判、工程咨询等方面稀缺人才、行业专家10余名;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实施差异化考核,持续深化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将经营业绩与员工薪酬待遇紧密挂钩,将员工绩效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目前境外地区主要负责人的最高与最低收入差距达到2倍以上,形成“高激励高效益、更高激励更高效益”的正向反馈。
坚持属地化,筑牢海外人才队伍根基。面对复杂的海外法律法规、文化、市场薪酬福利等错综复杂的信息,坚持“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坚持人员选在当地、用在当地、发展在当地、扎根在当地,在管理层配置上采用中外结合模式,大力选聘所在国当地的华人华侨、本土乃至第三国工作人员,以解决外派员工与当地环境“水土不服”、无法坚守当地发展等突出问题,加速双方员工融合协同,发挥属地化人才和内派人才双重优势,提高项目国际化管理水平。目前,聘用外籍员工8600余名,国别市场主要管理人员从事海外业务年限均在15年以上;持续抓好先进典型选树工作,讲好海外二十年奋斗故事,弘扬七局海外精神内涵,发挥企业文化感召力,培育一批既忠诚于公司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属地员工。目前,海外项目操作层员工属地化率超95%,超200名外籍员工已成长为管理骨干;打造“安心工程”,持续强化海外员工关爱体系,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建立一线员工关心关爱档案,协调解决境外员工取证难和职称评审难问题。围绕职工“急难愁盼”,用情用心做好服务,每年累计投入各类慰问经费100余万元,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帮助消除海外员工的后顾之忧。
坚持国际化,助推海外人才队伍发展。根据属地员工和内派员工两支队伍的不同背景、不同特点、不同定位,紧紧围绕融入、赋能两个维度,构建跨文化的海外人才特色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属地化人才工作效率和成长速度。针对不同管理层级和文化背景,常态化开展职工“网校”“业校”、管理人员“雏鹰计划”、天津大学国际化人才研修班等有效培训活动,初步形成线上线下结合,内外部导师并重,管理层级兼备的海外特色人才培训体系。同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员工技能等级认定、岗位工资核定有效衔接,强化素质提升与薪酬考核挂钩,探索形成了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晋升激励等各环节相互衔接的互促机制,切实提高了海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委外培训、专家辅导、内部培训等方式,对海外从业人员进行商务礼仪、跨文化沟通与技巧、商务英语、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外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极大提高从业人员国际素养,确保内派员工在公司管治、企业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有力增强企业海外发展软实力。目前,从事国际业务的中方员工100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00余人,长期驻外工作5年以上的有360余人、10年以上的有230余人。
(海外公司 张婷婷
杨延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