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生命的重量
——读刘醒龙《天行者》有感
2024年11月20日
字数:837
浏览量:
中午午休,遮上窗帘,昏暗里借着小说酝酿瞌睡。约略读到了孙四海他们三个人的转正文书都下来了,周公唤然,我屁颠颠迎上去,裹紧了被子准备赴他之约。周公却只是招呼一声,转身即去,转正文书也随即飘散。我浓烈的睡意,在一瞬间化为泡影。被窝里的梦尚且未成形,就“砰”一下破裂了。
清醒,人间依旧。隔着项目部的板房听见滴滴答答的雨声。此刻,我正读到《天行者》以余校长为代表的的民办教师转正的片段,捧着二十年向往的红头文件,恍恍惚难辨真假。我为他们喜极而泣,激动不已,溢出满眼泪花。
刘醒龙老师的《天行者》讲述了八九十年代的民办教师,在最落后的乡村、山野,吃着最浓的苦,耐着最重的累,物质严重匮乏,自尊鹤立鸡群却任由践踏。这是怎样的隐忍和坚持,成就了那个年代最穷苦的农村儿童的人生启蒙和教育成长。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也曾来自偏远农村,深受民办教师对人性的启蒙和知识的传教。只是当时八九岁的光景,无法洞知成年人的苦辣酸甜。无论是书中,还是现实中,民办教师最终大部分得以转正为公办教师,且退休之后可以领取养老金及其他补助。
书中他们经历的人间疾苦,苦不堪言。之所以忍受着、无望着,又眷恋着,为什么?这让我时常想起《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之所以不谈生而论死,因为向亡而生,才会倍加欢腾和努力。《天行者》书中对死亡的描述,在当时的农村社会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却又是平常淡然。痛心疾首的感触,又像棉花般轻重难举。如果把死看成一个节日、一个充满了五彩霞光的金顶、一个必然体味并将得到的顶级美餐,我想每个人都将欣喜向往,并为之孜孜不倦。我们穷极所能,不过是为了体会生命随心所欲地流淌,哪怕苦累,也是一种极致享受。
细品别人的人生,苦乐酸甜亦是美妙,无以言表的崇敬和仰望。世间之好,好在活蹦乱跳、妙趣横生,好在路远且迷、道阻且长。谁又在乎有没有既定的终点,终点无非是死亡里七彩霞光的金顶,路途却是你我携伴扛起生命的重量,攀登无限的顶峰。
(二公司 牛向雅)
清醒,人间依旧。隔着项目部的板房听见滴滴答答的雨声。此刻,我正读到《天行者》以余校长为代表的的民办教师转正的片段,捧着二十年向往的红头文件,恍恍惚难辨真假。我为他们喜极而泣,激动不已,溢出满眼泪花。
刘醒龙老师的《天行者》讲述了八九十年代的民办教师,在最落后的乡村、山野,吃着最浓的苦,耐着最重的累,物质严重匮乏,自尊鹤立鸡群却任由践踏。这是怎样的隐忍和坚持,成就了那个年代最穷苦的农村儿童的人生启蒙和教育成长。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也曾来自偏远农村,深受民办教师对人性的启蒙和知识的传教。只是当时八九岁的光景,无法洞知成年人的苦辣酸甜。无论是书中,还是现实中,民办教师最终大部分得以转正为公办教师,且退休之后可以领取养老金及其他补助。
书中他们经历的人间疾苦,苦不堪言。之所以忍受着、无望着,又眷恋着,为什么?这让我时常想起《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之所以不谈生而论死,因为向亡而生,才会倍加欢腾和努力。《天行者》书中对死亡的描述,在当时的农村社会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却又是平常淡然。痛心疾首的感触,又像棉花般轻重难举。如果把死看成一个节日、一个充满了五彩霞光的金顶、一个必然体味并将得到的顶级美餐,我想每个人都将欣喜向往,并为之孜孜不倦。我们穷极所能,不过是为了体会生命随心所欲地流淌,哪怕苦累,也是一种极致享受。
细品别人的人生,苦乐酸甜亦是美妙,无以言表的崇敬和仰望。世间之好,好在活蹦乱跳、妙趣横生,好在路远且迷、道阻且长。谁又在乎有没有既定的终点,终点无非是死亡里七彩霞光的金顶,路途却是你我携伴扛起生命的重量,攀登无限的顶峰。
(二公司 牛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