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七局构建“三三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24年11月20日
字数:1588
浏览量:
郑州消息 近年来,中铁七局深度把握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的战略地位,将“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工程”列入企业“七大人才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来抓,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
围绕“支撑力”建设,搭好“三类平台”。梳理土建、电务、机械和通用4类共29个主要专业工种指导目录,加快试验、测量、盾构等主要工序关键工种人员的自有自育,把项目一线真正打造成为技能人员“练兵场”,牢牢把核心技术掌握在企业手里,避免“受制于人”。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让技能人才在一线展身手、献才智;围绕现场施工需求,大力推广现场办学、职工业校,抓实“导师带徒”,加强技能人员日常业务“传帮带教”培训。用好系统内职教资源,按照“围绕、融入、服务、提升”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场景实际,定制化举办关键工种产教融合专班实训,提升技能人员业务能力。近3年,集团层面累计举办各类技能人员专班培训20余次;突出实践的竞技平台,大力开展练功比武,认真抓好赛前集训,让技能人才在实战中磨砺、在竞技中提升,切实发挥“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作用,为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搭桥”。目前,已连续举办十七届中铁七局职业技能大赛,累计承办河南、陕西等省级行业技能竞赛60余次,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水平技能人才,超过200人次先后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
围绕“驱动力”建设,建好“三个通道”。实行施工一线技能骨干评选制度,将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工匠技师4个技能等级延展为8个等级,拓展施工一线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按等级发放不同标准月度津贴,形成技能人员梯次培养链。目前,全局共评选施工一线技能骨干293人;健全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细化认定条件,规范组织实施,及时做好地方备案,真实评估员工技能水平。同时突出基层导向和业绩导向,坚持技能等级晋升与从事技能工种(岗位)相匹配原则,不在技能操作岗位的不得参加等级认定,引导技能人员扎根技能岗位;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按照“两类人才贯通条件大体平衡、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原则,在工程技术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基本条件,可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优化技能人才发展路径,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
围绕“牵引力”建设,用好“三项机制”。立足基层一线,把识别先进典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加强对上对外沟通联络,争取最大程度支持,形成选树先进典型合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注重给先进典型人物定目标、交任务、给资源、压担子,通过下达年度目标、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充分发挥其标杆带头作用,扩大辐射效应,带动新的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成长成才,营造广大技能人员看到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落实“向一线倾斜、向骨干倾斜”分配理念,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实行“宽带”薪酬设计,将技能岗位划分为6个职级,同一职级下分设3至6个档别,根据员工技能等级、业务能力、工作贡献等因素,合理确定技能人员劳动报酬,确保技能人员收入合理增长;树立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鲜明导向,深化落实“家文化”理念,扎实做好“三工建设”,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春送慰问、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关怀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劳动保障要求,持续改善一线员工工作生活环境,鼓励技能人员积极参加竞赛、提升学历、考取证书,引导和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其成为建设和发展企业的主力军。(王世雄 郑开城际铁路项目部 蔡百顺)
围绕“支撑力”建设,搭好“三类平台”。梳理土建、电务、机械和通用4类共29个主要专业工种指导目录,加快试验、测量、盾构等主要工序关键工种人员的自有自育,把项目一线真正打造成为技能人员“练兵场”,牢牢把核心技术掌握在企业手里,避免“受制于人”。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让技能人才在一线展身手、献才智;围绕现场施工需求,大力推广现场办学、职工业校,抓实“导师带徒”,加强技能人员日常业务“传帮带教”培训。用好系统内职教资源,按照“围绕、融入、服务、提升”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场景实际,定制化举办关键工种产教融合专班实训,提升技能人员业务能力。近3年,集团层面累计举办各类技能人员专班培训20余次;突出实践的竞技平台,大力开展练功比武,认真抓好赛前集训,让技能人才在实战中磨砺、在竞技中提升,切实发挥“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作用,为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搭桥”。目前,已连续举办十七届中铁七局职业技能大赛,累计承办河南、陕西等省级行业技能竞赛60余次,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水平技能人才,超过200人次先后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
围绕“驱动力”建设,建好“三个通道”。实行施工一线技能骨干评选制度,将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工匠技师4个技能等级延展为8个等级,拓展施工一线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按等级发放不同标准月度津贴,形成技能人员梯次培养链。目前,全局共评选施工一线技能骨干293人;健全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细化认定条件,规范组织实施,及时做好地方备案,真实评估员工技能水平。同时突出基层导向和业绩导向,坚持技能等级晋升与从事技能工种(岗位)相匹配原则,不在技能操作岗位的不得参加等级认定,引导技能人员扎根技能岗位;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按照“两类人才贯通条件大体平衡、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原则,在工程技术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基本条件,可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优化技能人才发展路径,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
围绕“牵引力”建设,用好“三项机制”。立足基层一线,把识别先进典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加强对上对外沟通联络,争取最大程度支持,形成选树先进典型合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注重给先进典型人物定目标、交任务、给资源、压担子,通过下达年度目标、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充分发挥其标杆带头作用,扩大辐射效应,带动新的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成长成才,营造广大技能人员看到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落实“向一线倾斜、向骨干倾斜”分配理念,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实行“宽带”薪酬设计,将技能岗位划分为6个职级,同一职级下分设3至6个档别,根据员工技能等级、业务能力、工作贡献等因素,合理确定技能人员劳动报酬,确保技能人员收入合理增长;树立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鲜明导向,深化落实“家文化”理念,扎实做好“三工建设”,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春送慰问、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关怀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劳动保障要求,持续改善一线员工工作生活环境,鼓励技能人员积极参加竞赛、提升学历、考取证书,引导和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其成为建设和发展企业的主力军。(王世雄 郑开城际铁路项目部 蔡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