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和她的小店

2024年09月30日 字数:1367 浏览量:
  中秋节前一天,老家的小妹发来五张照片。看着照片,我脑中跳出画面:拎着大包小包的小妹走向小店,老母亲还是那个姿态,坐在那把已经三十多年的洋槐木弯成的椅子上,丢盹呢。忠实的哈巴狗豆豆也蹲她脚边打瞌睡呢。
  这是老母亲的生活常态。她的小店就开在陕南一条通往世界第一大侧柏——栖霞古柏的乡村公路旁。
  老母亲开店已经32年了。这小店是1992年由我出资200块钱,带着母亲在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零星的选购一些学习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后来随着需求量增大,业务范围扩展到居家油盐酱醋茶、牛奶饮料、儿童玩具等,逐渐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小店风生水起的时候是老爸退休后,还兼顾了农村盖房用的铁钉、钢筋、水泥等小型建材......店面也由家中随便摆放扩大到租用位于大队中心小学旁边的三间门面房,后来以每间七千元单价买断房屋所有权,归在老母亲名下。“金凤商店”就是以老母亲的名字命名并工商注册。
  小店,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小驿站。承载着村子里的信息交流、商品流通、药材交易、物品寄存中心等。平时村里人农闲时,就集聚在这里,老母亲搬凳,挪箱,招呼人们就坐,耐心的听听话,传传信儿。老母亲成就了小店,服务乡邻大众;小店也使老母亲成长,在老父亲的熏陶和督促下,她学会了记账、进货、盘存等;更学会了和各类人打交道、理财。这是父亲留给老母亲的财富,让她在父亲走后的十多年里,依然能独立生活,自主创业,不依附儿女,增强自信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成就感。
  小店门前的那一大片责任田,老母亲还在春种,夏锄,秋收,冬耕。种的样样有,管得季季绿,一茬接一茬,啥都不错过。每次小弟去西安,应季的菜蔬,家家有份,份份等量。
  老母亲的思想很纯粹。几年前小妹家儿子高考报军校时,我们都心疼娃儿年龄小,吃不了苦,老母亲则对我们摆摆手说,还是不要再给娃施压了,娃的思想境界都比我们做大人的高,这是娃自己的意愿,不可干涉强求的,否则娃以后都小瞧我们做大人的了!都不把娃送去参军,谁来给咱保家卫国,哪来的安居乐业呢?我就说你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端国家饭碗,吃国家饭的,怎么还没有小娃娃的境界高呢。
  前一段延迟退休的消息出来后,老母亲问我是不是也赶上政策了?我笑着说延了几个月,不影响退休后带她出游的计划呢!她开心地又打开话匣,告诉我就想去几个地方:北京天安门,去瞻仰毛主席遗容;湖南韶山冲,看看毛主席的故居;四川的广元,看看邓老的老家;她还想去咱陕北梁家河,看看习总书记下乡生活过的地方。老母亲说的非常坚决:这些地方,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去的!
  我知道,与这些地方相关联的人,都是老母亲那一辈人刻在心里,给她们生活带来巨变的领袖。老母亲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她朴素、简单的思想里,只要谁真正为咱老百姓着想,给咱老百姓造福,让咱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就拥护谁、爱戴谁。毛主席让老百姓站起来,邓老让老百姓富起来,习总书记让老百姓强起来。政策得民心,才能顺民愿,入民意。
  老母亲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普通人,在历史的长河里,都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懂得珍惜,更懂得感恩。她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在过好自家日子的同时积极加入到强国建设中,力所能及发挥着余热。并把自己对国家的最朴素、最纯真的爱言传身教地渗透在晚辈的教育中,这就是家风,这就是美德,我们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坚守下去。
  老母亲的心愿,会顺愿,会实现的!
  (三公司张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