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汗水筑通衢

——记中铁七局重黔铁路站前8标项目二工区常务副经理康林江

2024年09月30日 字数:1424 浏览量:
  三公司 马珂娇
  重庆东南,乌江下游,在位于武隆区乌江畔的崇山峻岭之间,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原名渝湘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线路穿越武陵山和大娄山结合地带的高山深谷,在中铁七局建设者手中向远方缓慢延伸。9月1日,历经1260多天的建设,由中铁七局承建的最后一座隧道——中岭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这条有着50座隧道、82座桥梁的高铁线路全部贯通。
  2020年6月,康林江从平天高速转战武隆,四年来,他先后担任中铁七局重黔铁路项目二工区副经理、项目总工、常务副经理,这段总长度16.447公里、桥隧比例达99.7%的高铁线路在他心中反复琢磨勾勒,在他手中逐渐打磨成型。
  2020年5月,中岭隧道正式开工建设,由于受到进口处下方民用炸药库搬迁延误影响,隧道进口直至12月底才正式进场。开工即大干。隧道进口位于离地面30米高的半山腰,不到20天,他带领人员沿山体修完了施工便道。物资、设备进洞施工有了保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岭隧道进口在晚进洞近半年的情况下,施工进尺逐步赶超先期进洞工点,压缩工期一年半的时间。
  2023年,项目施工进入关键期,难度不断攀升。在中岭隧道3号平导施工中,隐藏在山体内的一处“悬崖”拦住了去路,这是一个沿线路方向长约11米,开挖轮廓向外高约90m、深80米的大型溶腔。作为全线第二大溶腔,在整个七局范围内也是无先例可循的。面对工期压力,康林江白天跑现场、想对策,对接设计、业主,晚上带领技术管理人员讨论施工方法,围绕技术难点、施工组织、工序衔接、安全质量等开展专题培训,每一个环节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面对困难,他带领管理团队坚持“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管理理念,遵照“机械化减人、信息化换人”的指导思想,超前水平钻机、多功能锚杆钻机、湿喷机械手、36米大跨度自行式仰拱栈桥、防水板铺挂台车、智能化衬砌台车、自动喷淋养护台车、水沟电缆槽台车、凿毛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智能工装设备在施工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有效提高了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管控水平。自2023年以来,多次迎接国铁集团、成都局、渝黔铁路公司等单位组织的大型观摩并获得良好声誉。
  干好项目,要总结出好经验。依托瓦斯、岩溶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和长途河斜拉桥施工,康林江带领团队总结形成了“低净空旋挖钻机+扩孔回填混凝土+复钻成孔”的施工工法,减少施工工期65天,减少施工成本160万元;在施工中总结形成的“T构墩矮塔斜拉桥墩梁塔结合段一体式浇筑施工方法”荣获发明专利;“36米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施工工法”通过了省级工法评审;成功研发了“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化建造成套施工技术”,实现了无砟轨道施工由“人工主导”到“数据驱动”的跨越。在他的带领下,多项技术论文、工法、专利、QC成果等也将在2024年集中发布。
  干好项目,还要培育出好苗子。他主持制定了员工培养“时间表”“路线图”,利用交班会、专题会等契机给青年员工上技术课、管理课,传授自己工作多年积累的心得体会。同时,也敢于压担子、放开手,让青年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磨砺成长。近几年新入职的10名大学生已全部独立负责各工点施工,成长为项目部的中坚力量,11人调任其他项目管理骨干,3名进入其他项目成为领导班子成员。
  问起项目建设中的苦和难,康林江说得很少。只有他自己知道全线参建人员近千人,每天睁开眼就是81万元支出的压力;明白每天协调各类外部关系和近50家协作队伍、设备租赁商,手机限制通话,先后办理三个不同号码才能倒腾开的窘迫。
  但是,“工程交在了我的手上,我就要顶住压力,尽自己最大能力给干好!”这位西北汉子语言质朴但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