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司坚持“三位一体”探索深化产改“好经验”

2024年09月20日 字数:1692 浏览量:
  制定“产改”实施方案、开展“产改”工作调研、搭建建功立业平台、表彰奖励高技能人才……这些活动不仅是近年来武汉公司坚持“三位一体”扎实推进“产改”工作的精彩缩影,也是公司“产改”工作持续走深走实的见证。
  当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新时代新征程上,“产改工作”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武汉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要求,把“素质提升”贯穿工作始终,把“纵横协调”作为首要原则,把“调研先行”作为发力重点,以“三位一体”确保“产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素质提升,以产改撬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明星不仅是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也是中国中铁唯一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殊荣的职工。但他2012年刚进入公司的时候,还只是一名普通技术员。在“产改”的助推下,他不断学习,从技术员成长为盾构机长。“是‘产改’给了我人生的机遇,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高明星感激地说。
  武汉公司将“提素赋能增技”作为关键举措,全心全意为职工提供成长平台,根据技术工人工种、人数台账,由各部门协作沟通做好年度内各种技能培训的统筹工作,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各种技能竞赛,助力职工由“工”变“匠”,努力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一线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还创新开展创新开启“双导师”培养机制,深入发掘培养优秀工匠人才,高明星荣获河南省师带徒标兵。从学生到业务骨干,从新人到前辈,让产业工人在学习中实现了职业角色的转变,也帮助他们登上了更广阔的职业舞台,实现了职工和公司双向“成长”。
  纵横协调,多管齐下推动产改纵深发展。
  “‘产改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难点在部门协调联动,关键在各级各部门的担当作为。”武汉公司工会主席吴凯在产改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只有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纵横协调、上下联动,才能真正把产改工作做深做实。”
  从“横”向来看,武汉公司将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置顶任务”,各系统部门通力配合,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创新创效等重点工作,制定了《中铁七局武汉公司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完善了高技能人才
  职业发展制度,让先进者获得实惠,为全员参与“产改”积极性“添把柴”。在公司政策的激励下,2023年,共有14人通过技能竞赛、考证取证等方式从劳务派遣转为正式职工。从“纵”向来看,各项目部也都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工程提质增效的重点举措,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张贴产改宣传海报等方式,创新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此外,各创新工作室也在积极开展劳模精
  神传承、技术技能培训活动,在“工会”的牵手下,通过加强三种精神的引导、师带徒、技能竞赛、“工地小讲堂”等方式,不仅让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自觉坚定,也多举措助力产业工人成长,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调研先行,以调研成果赋能产改提质增效。
  武汉公司坚持从“试点探索”到“局部区域展开”再到“纵深覆盖”的三步走战略,将铺架分公司作为“产改工作”试点单位,鼓励试点单位大胆探索实践,全面梳理总结产改工作推进情况,注意发现和培育典型,总结提炼试点单位在“产改”中的先进经验并宣传推广,以“试点”促“示范”,推进产改工作全面开花。同时,为确保“产改任务”更加切合实际、产改工作落地落实,武汉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中铁七局武汉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要组织所有一线产业工人参与调研。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收集调研问卷300余份,为分析公司各专业产业工人数量,全面盘点公司产业工人现状提供了数据支撑。
  下一步武汉公司将根据核心层、骨干层和紧密层三个层级产业工人的特点量身定制,分类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各种技能竞赛,引导广大职工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在确保每名员工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培训福利的同时,选拔培养“高精尖缺”专业技能人才,不断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技术水平。(武汉公司 林宪政 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