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铁七局海外项目建设结硕果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1762 浏览量:
(上接一版)象,为当地留下了一大批精品工程,更为当地带来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多年来,中铁七局在非洲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所在国政府、人民开展合作,以高质量的属地化经营方式实现双方共同发展。推行分包管理属地化,建立属地“分包商白名单”,发挥本地人处理本地事务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和团队,实现互利共赢。针对非洲机械设备基本靠进口、采购周期长的情况,中铁七局实行施工设备属地化管理。在项目驻地与当地设备供应商“共享”维修车间,极大程度减少了设备返厂维修和聘请国内厂家技术人员服务境外项目的频次,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也扩大了当地设备供应商的经营规模。拓展属地人才招聘渠道。与当地大学、孔子学院、劳务公司等联动,分区域分阶段召开高校招聘会,充分发掘当地优秀人才。截至目前,中铁七局累计为当地数十万人提供工作岗位,据不完全统计,中铁七局在海外每年雇佣当地劳工13000余人,项目操作层员工属地化率超93%,其中有200余名外籍员工成长为管理骨干。
  坦桑尼亚东南部的姆潘达镇小女孩凯瑟琳,她的爸爸在中铁七局当地的项目上班,爸爸有了工作有了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改观,她曾对着记者的镜头说,希望长大以后也想加入中铁七局,为坦桑尼亚修建更多的路,让像她这样的小姑娘走出家乡,走向未来。乌干达青年李亚瑟就职于中铁七局乌干达分公司,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乌干达建设自己国家。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能够为乌干达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也能够为中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添砖加瓦。
  2018年6月1日,塞拉利昂高速公路建设与运管管理培训班在郑州举办,中铁七局弗马高速公路项目28名外籍员工赴华接受为期30天的专业培训。这只是中铁七局在海外工程推行属地化管理举措的一个缩影,目前,中铁七局已在国内举办此类的培训班2期,先后组织了近60名当地员工赴中学习。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经参处曾称,“中铁七局在属地化进程上引领了中国企业,特别是对属地员工的培训教育课堂搬到国内,可重点复制推广。”
  主动担当,树立中国企业形象。20年来,中铁七局累计在非洲投资或参与了200多个铁路、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要素资源大流通。同时中铁七局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行大国央企的社会责任,赢得所在国政府和驻外大使高度肯定。
  2014年,震惊世界的埃博拉病毒爆发,9月17日,中国援助塞拉利昂埃博拉移动实验室需从隆基国际机场尽快运送到中塞友好医院,中铁七局塞拉利昂地区经理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受到前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高度称赞:“重信守诺,言出必行!”10月10日,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经参处特发来感谢信。2017年8月14日凌晨,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因暴雨引起山体滑坡,造成数百人被埋,塞拉利昂地区第一时间成立救援小组,参与救援,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灾难现场当地救援人员和民众纷纷对中铁七局员工竖起大拇指,“Chinese good! ”“ThankyouChinese!”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在内的全球一千多家媒体和网站对此事进行报道和转载,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企业树立了形象。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发生空难,中铁七局埃塞俄比亚公司接到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救援通知后,第一时间达到坠机现场,通宵作业26小时完成挖掘工作,并在现场搭建灵堂祭奠遇难者,埃方通过公路局在中铁七局营地向中方表达了诚挚感谢,认为中国企业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是国际人道主义的极高体现。据了解,在救援前三天,中国是该事故救援中唯一一支外国搜救队。此事被国内300多家媒体、国外2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2023年乌干达雨季的一天,一位老人冒雨在路边等候,只为给中铁七局送上一封手写感谢信。“我希望借此机会对贵公司的良好合作,帮助我平整了土地表示感谢。我会永远以贵公司为傲,铭记贵公司帮我修路,平整土地的善举。”纸短情长,一页手写信却饱含着乌干达民众对中铁七局建设者和中乌友谊的肯定与信任。
  近年来,中铁七局在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本土就业、改善民生环境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当地抢险救灾、协助运水、场地平整、志愿服务等近200次,多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大国央企的责任担当,共收到商务部、驻外使馆、当地政府居民感谢信46封,以实际行动讲好央企故事,全面展现可信可敬的中国企业形象。(局宣 海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