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湛铁路项目部推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4年05月30日 字数:1712 浏览量:
  广东茂名消息 新建广湛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时速350公里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珠三角与粤西地区之间的城际铁路功能,项目建设对构建沿海高速铁路通道,促进粤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工以来,中铁七局广湛铁路八标项目部以“科技引领”为主线,按照“工厂化、数字化、智能化”理念,打造了目前国内在建最大规模智能化高铁制梁场,充分展示了中铁七局高铁施工领先技术实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定科技发展“航海标”
  广湛八标项目部承担着高铁建设的光荣使命,为能够始终屹立高铁施工技术“制高点”,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项目部勇于担当,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在学习、掌握、运用、研发新技术上勤耕不辍,在科技赋能、智能建造上履践致远。技术人员开动脑筋,锐意创新,积极开展“四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先后获得工匠创新成果、发明专利受权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省部级工法4项,作品著作权3项,软件著作权8项,中铁七局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科技论文3篇。项目部科研氛围浓厚,技术人员全员参与课题创新,形成你追我赶、有竞争有配合的科技之风。项目荣获了国家工业及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河南省创新方法大赛优秀奖、中国中铁绿色科技示范项目等荣誉。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迈上技术创新“新高度”
  项目部聚焦优质高效安全目标,成立了“刘同斌创新工作室”,针对传统预制箱梁钢筋数量多、类型多、节点多、高度密集、体型庞大、装配复杂等问题,确立攻关课题,以智能化为引领,利用BIM等技术开展深入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智能建造的钢筋骨架成型方案,将单榀箱梁拆分为超大型钢筋网片、超大型钢带网、大U型钢筋及定位网片等部品,经过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并组装的成套解决方案,课题通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批重点研发项目立项。在专家指导下,2023年11月22日,茂名制梁场高铁预制箱梁钢筋骨架智能建造生产线正式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人搬、肩扛、手绑”的操作,实现了部品化加工、少人化拼装,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使钢筋绑扎自动化率达82%,劳动强度降低80%,工效提高39%。
  集聚高端资源,做实产学研用“聚力池”
  项目部在技术创新上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在推进“智能化、工厂化、数字化”梁场建设、研制高铁预制箱梁钢筋骨架智能建造生产线、简支箱梁钢筋骨架全过程生产执行系统过程中,与河北工业大学、建科机械、天津新松等机构组建创新团队,联合研发,并与国铁集团、广东铁投集团、广湛铁路公司、中国铁设广湛铁路总包部等单位密切配合,推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成功攻破了钢筋骨架搭建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少人化作业、高质量生产的目标,形成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促进成果转化,释放技术创新“驱动力”
  项目部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转化为“提质增效”的成果。茂名制梁场努力提升“四化”水平,研发了全新的钢筋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布置方案,实现了钢筋加工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在国内率先采用预应力定位钢筋网加工装备和多节点大弯曲半径钢筋加工装备,劳力投入由传统的18-20人降为8人,自动化程度提升至95%。引入智能钢筋加工设备,与人工操作相对比,将原始钢筋加工分包单价由150元/吨降低为120元/吨,减少了分包成本支出205万元。技术管理团队精研合同,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深抓方案优化,决策并主导方案优化变更设计14项,优化取消涵洞2座、短小路基4段,将5处连续梁优化变更为简支梁,累计减少成本投入4786万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成效凸显。
  持续引育技术人才,筑牢技术创新“硬支撑”
  坚持人才培养制度,做好“导师带徒”“总工课堂”等员工培养制度,开展常态化业务学习,引导技术人员保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时刻紧跟建筑施工领域先进技术的步伐。组织了“我来当讲师”活动,让大学生当“讲师”唱“主角”,总工、工程部长做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纠正和补充讲解中的错漏内容,让大学生快速深刻领悟岗位知识和技能。依托课题攻关练才育才,根据项目节点及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开展科研课题立项、发明专利申报、工法申报、QC课题攻关等活动,在攻坚实践中锤炼了人才。(广东省铁路指挥部 栗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