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023年09月30日 字数:1083 浏览量:
  早在那个还需要按时完成老师作文要求的年纪,故乡一直是我作文里的特殊存在。想来也是令人发笑,故乡总是伴随着一切童真与欢笑,但是在那个青涩不知愁绪的笔下,我总是略显矫情地故作遗憾,好像这样才能更加有故事感。
  事实上,年少的自己从未离开过家乡,就算是小时候嬉戏玩乐生活的祖宅也不过是半小时的车程,矫情的自己硬生生从半小时的路程中挤出一缕一缕愁绪。真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总是要离家的。年轻的游子不忍离别却又渴望着新的征程、从2019年步入大学起,繁华城市的喧嚣代替了乡野小城的虫鸣,以至于回家后会对那不到十点就熄灭的灯光而感到不习惯,可向来“夜猫子”作息的我也不得不承认在繁华湮灭的尽头,“叽喳”的虫鸣更能伴人入睡,睡眠质量都提升了许多。
  人总是要念家的。留在故乡时在家心烦唠叨,出门觉得无聊,离开故乡倒是对故乡的每一条街道的美食趣味如数家珍。想起刚到项目后第一次进城,走在陌生的街道也开始暗自比较,“这条街没有家里的热闹”“这碗面没家楼下那阿姨煮的好吃”“还是觉得那个叔叔的卤肉卷好吃”……没离开家乡或许我自己都不知道我那么爱吃这些东西。时近中秋,月牙已藏起棱角,真是稀奇,在家时从不知道欣赏什么月亮,但是独自一人离家后,总是想念,想和家人说点什么,但是最后满腔的情感在电话中却只化作一句简单的“吃了没?”
  人总是要归家的。小时候一到放假奶奶便带我回祖宅,那时家中大伯会踩着摩托买好爱吃的卤菜,在镇上的街口等我们。长辈们对游子归家总是欢喜,幼时父母还未在祖宅边建房,我便在叔伯家吃起“流水席”。一到饭点就开始我的“猎食之旅”,年幼时想的只是要吃一顿好的,再长大一点也开始考虑“端水”,怕冷落了大伯又怕忽视了二伯,年少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出周到的方案,以至于长大后这事都被家人拿出来“溜”一遍。
  小时候没离开过故乡,总是在县城和村镇往返,虽说不算遥远,但是交通不甚发达,每每都是奶奶牵着我的手,乘着大巴一走一停地赶着路;长大后,回家的工具由大巴变成了汽车、火车甚至是高铁,从奶奶牵着手变成了独自一人。从心里说我是厌恶赶路的,因为赶路意味着麻烦和孤独,但是我想我也是期待的,如果路程的目的地是故乡。
  或许所有的通途终点都是故乡,归家之路漫长却又短暂,有些人跋山涉水甘之如饴,那轮“天涯共此时”的银月在十五的夜晚高悬夜空,代替每一位不能归家的游子相伴亲人左右,隐约明白古人为何以月为名述说愁情。而古人若是知道现代的交通之发达,肯定会感叹那“山海可平”的通途,这一条条道路跨越无数空间,承载着“所爱隔山海”的相思。但愿人如天上月,三五团圆!
  (广州公司 周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