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宁盐故事

2023年08月30日 字数:1880 浏览量:
  把最后一个箱子放到后备箱,关上车门,我开车离开了这个生活了9个月的地方。
  项目部门口,门卫杨师傅一如往常的站在那儿,看到我开车过来,笑着跟我打了个招呼,“出去办事儿啊徐主任?”
  “嗯嗯,走啦杨师傅。”我本意是想说明我的去处,以及以后可能都不再回来的事实,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最简单的告别。好像不说明,就不是真的离开了一样。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只能骗骗自己,我有些自嘲地笑了笑。
  想到这,我又回头看了看,透过车窗能看到的画面非常有限,但是我好像一眼就看到了全部,看到了办公楼每天晚上都亮到深夜的灯,看到了展厅从一片废墟变成项目对外的形象窗口,看到了食堂大厨端出来热气腾腾的面,看到了通长的宿舍走廊迎面走来的同事,对着我笑……一幕幕像剪影一样从我的眼前掠过,我回过头,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阳光照在我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有些烫。
  前边的车不多,又是一段新的旅程。
  看着跟我逆向行驶的车辆,时间回到九个月前。彼时炎炎盛夏,在高速上行驶了7个小时的我,整个人已经麻木了。导航的声音适时响起,唤醒了我仿佛机械般的大脑,“您已到达目的地附近,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垒土成垛,则高向上。”我嘴里默默念出来了路边醒目的标语。江苏省兴化市,接下来要在这个地方工作好几年吧,想到这内心有着一丝隐隐的期待。相较刚出差那段时间,现在更多的可能是习惯,习惯了一个人常年在外,习惯了走在不同的城市,习惯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在临时办公场所,刘经理穿着白色的衬衫,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牛皮笔记本,走得很快,皮鞋在瓷砖上留下“锵锵”的声音。
  “刘经理您好,我叫徐于成。”
  刘经理伸出手跟我握了握,询问了一下来时的情况,接着,他便跟其他人交流工作的事情了。我也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开始接手新的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项目部搬进驻地后,就开始筹划展厅的建设。展厅中涉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开始我从网上查资料,找素材,知道了这个不大的城市,历史悠久,气候宜人,曾有过两个非常美丽的名字:“昭阳”“楚水”。了解到这些,我决定去看一看这个城市。
  来到兴化市博物馆,我看到了勤劳的兴化人将水中的土挖出翻晒,创造出了独属于兴化的奇特地貌——垛田,这就是“垒土成垛,则高向上”这句话最开始的由来。“垒”是方法,“垛”是成果,“高”是目标,“上”是方向。蕴含着不甘现状、不屈环境的自强,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智慧,另辟蹊径、立意标新的创造,水田相依、天人合一的和谐,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结,点滴积累、久久为功的毅力,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追求。兴化精神,与我们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谋而合,让我对这个陌生的城市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
  我还看到了“扬州八怪”之一,世称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看到他晚年为官清廉正直,一心为民;看到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有着“中国长篇小说之父”之称的施耐庵;看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把我看到的,了解到的这些都写进了展厅里面,并且在展厅建成对外后担负起解说词的撰写与展厅讲解的任务,就像是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讲述着自家的家长里短,让熟悉这里的人参观时能发现,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地方,并且认真地去了解过。让对这里陌生的人,能够像我一样感同身受,心生向往。
  思绪万千,从离开项目到公司,跟来时一样是7个多小时,但这7个多小时里,并不像来时那样索然无味,路过的每一片田野,每一个池塘,每一栋建筑,每一条小路,目光所及,我都贪婪的想把它们都记住,为我这最后的告别画上浓墨重彩的结尾。我感叹如今交通便利,短短几小时路途就离开了那个陪伴我冗长岁月的地方。
  路还要继续往前走。
  本来故事到这里应该就要结束的,但我总觉得这样的结尾少了些什么,我觉得我的宁盐故事不应该这样结束。
  离开宁盐项目已经有几个月了,工作忙碌的同时,我会翻着看看这段时间项目上的同事发在群里的消息,看到项目开展了很多活动,拔河比赛、集体生日宴、高空坠落应急演练、夏送清凉、金秋助学慰问;看到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同事们举着工序验收牌对着镜头笑;看到我去年带去的新生们,如今也已经成为了“老炮”,当初白净的脸庞变得黝黑,稚嫩同样也变成了干练与坚毅,耳边仿佛回响起去年盛夏的承诺“放心吧徐哥,一个都不会少,谁还吃不了个苦了”。想到这,我拿起手中的水杯,就当里边是当初叮嘱他们后端起的白酒,一饮而尽,笑得格外欣慰。
  宁盐的故事还在继续,唯一不同的是,我从当初写故事的人变成了看故事的人。往后的日子里,我还要成为讲故事的人,把宁盐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西安公司 徐于成)